(1)隔热厚度的计算、保温和人身防护,采用介质正常操作温度,保冷及防结露,采用最小操作流体温度。
(2)保温厚度的计算,当无特殊工艺要求时,采用“经济厚度”法计算,人身防护保温厚度按“表面温度法”计算,但保温层外表面的温度不得大于60℃。
(3)保冷层厚度的计算原则:①. 为减少冷量损失的保冷层,应采用“经济厚度法”计算厚度。②. 为防止外表面结露的保冷层应采用“表面温度法”计算厚度。③. 工艺上允许一定量冷损失的保冷层,应用“热平衡法”计算厚度。外表的温度应高于露点温度1~3℃。
(4)对设备和管道的管口和其他突起部分(包括钢结构部件),隔热厚度一般将根据上述同样方法决定。塔的内部温度随高度而变化,绝热厚度也相应变化。
(5)绝热层厚度应以10mm为单位进行分档。硬质泡沫塑料最小厚度可为20mm,其他硬质绝热材料制品最小厚度可为30mm。
圆筒形设备和管道的公称直径大于1m时,应按平面计算绝热层厚度;公称直径小于或等于1m时,应按圆筒计算绝热层厚度。
绝热层厚度大于80mm时,应分两层或多层施工。当内外层采用同种绝热材料时,内外层厚度宜近似相等。当内外层为不同绝热材料时,内外层厚度的比例应保证内外层界面处温度绝对值不超过外层材料推荐使用温度绝对值的0.9倍;对于保冷设计,应取保冷材料推荐使用温度(T2)下限值的0.9倍。
(6)SH/T 3010《石油化工设备和管道绝热工程设计规范》、GB50264《工业设备及管道绝热工程设计规范》、GB/T8175《设备及管道绝热设计导则》、GB/T 4272《设备及管道绝热技术通则》等规范的隔热厚度计算方法基本一致,介绍得非常详细,所以在此就不过多地阐述。